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29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6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27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7个不同遗传背景的亲本群体,采用群体自繁或杂交方法获得11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分别对标准化养殖270日龄(留种阶段)后的不同群体和不同性别个体生长性能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根据Kung育种值及综合评定值评估筛选亲本群体,并对体质量性状进行选择效果预估。结果表明,11个群体270日龄体长和体质量均值分别为13.52cm和31.05g,各群体间体长和体质量性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重与体长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回归系数为0.903;分别对各交配组合雌雄群体体长体质量均值进行t-检验分析,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根据各群体的综合评定值大小将所有群体评定为优、良及一般3个等级,其中作为父本时优等级群体为GH♀×GH♂、ZX♀×ZX♂,而作为母本时优等级群体为GH♀×GH♂和SS♀×SS♂;进一步预估凡纳滨对虾选育G1代的综合选择反应为1.927g。本研究可为下一阶段凡纳滨对虾家系选育基础群体的构建提供生长性能资料,加快凡纳滨对虾的遗传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992.
Recent realistic high resolution modeling studies show a net increase of submesoscale activity in fall and winter when the mixed layer depth is at its maximum. This submesoscale activity increase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deepening of the mixed layer. Both phenomena can b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ixed layer instabilities, which convert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into submesoscale eddy kinetic energy and contribute to a fast restratification by slumping the horizontal density gradient in the mixed layer.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mixed layer formation and restratification were studied by uniformly cooling a fully turbulent zonal jet in a periodic channel at different resolutions, from eddy resolving (10 km) to submesoscale permitting (2 km). The effect of the submesoscale activity, highlighted by these different horizontal resolutions, was quantified in terms of mixed layer depth, restratification rate and buoyancy fluxes. Contrary to many idealized studies focusing on the restratification phase only, this study addresses a continuous event of mixed layer formation followed by its complete restratification.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esent results was established by ensemble simul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higher resolution, when submesoscale starts to be resolved, the mixed layer formed during the surface cooling is significantly shallower and the total restratification is almost three times faster. Such differences between coarse and fine resolution model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submesoscale upward buoyancy flux, which balances the convection during the formation phase and accelerates the restratification once the surface cooling is stopped. This submesoscale buoyancy flux is active even below the mixed layer. Our simulations show that mesoscale dynamics also cause restratification, but on longer time scales. Final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ixed layer depth is highly heterogeneous in the presence of submesoscale activity, prompting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parameterize submesoscale effect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marine biology as a function of a spatially-averaged mixed layer depth.  相似文献   
993.
海洋治理是指为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实现海洋可持续开发,涉海国际组织或国家、政府部门、私营部门和公民个人等海洋管理主体通过协作,依法行使涉海权力、履行涉海责任,共同管理海洋及其实践活动的过程。海洋治理在实践需求、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层次等方面深化了海洋管理、海洋综合管理、海洋行政管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994.
科学选择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和分析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理论和选择方法,利用钻石模型,结合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般属性和发展规律,构建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定性选择模型,并科学选择出海洋渔业、海洋矿业、海洋生物医药与健康养殖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清洁能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作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我国海洋产业集聚研究不足,利用区位熵数法分别测度了我国沿海十一省区海洋产业整体集聚水平,以及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集聚水平;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教育服务业和海洋相关产业集聚水平。通过比较发现,目前我国海洋产业集聚水平高低呈簇状分布,海洋产业整体集聚水平与产业高度密切相关,各省区海洋产业大产业链上的布局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从我国雷暴活动的气候特征、城市化对雷暴活动的影响以及海洋与雷暴活动的关系3个方面综述了雷暴研究的一些结果与进展。研究表明:我国雷暴活动局地性较强,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特征多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起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对经过城市上空的雷暴活动影响显著;海洋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着我国对流活动的发生、发展,与我国雷暴活动有着一定的牵连。但是由于监测面狭窄、应用资料不全面及侧重点宽泛,城市化及海洋与我国雷暴活动的具体关系尚不明确,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7.
为解决施氏獭蛤天然种苗匮乏和人工育苗技术尚不成熟的问题,促进其产业发展,于2013年开展了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 Reeve)室内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采用池底铺沙,饵料以单胞藻为主,并辅以鸡蛋黄和淀粉,施氏獭蛤亲贝存活率89.7%,雄贝和雌贝性腺成熟率分别为89.1%和78.7%,亲贝产卵量126万粒/个,受精率达到93.4%。在水温25.5~26.5℃,盐度27.3~28.5条件下,施氏獭蛤受精后15 min和25 min分别释放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受精后35 min达到2细胞期,约4 h 40 min形成原肠胚期,6 h 25 min形成担轮幼虫,受精后14 h进入面盘幼虫期。投喂不同的开口饵料,施氏獭蛤面盘幼虫生长速率不同。单独投喂湛江等边金藻、湛江等边金藻+小球藻和单独投喂小球藻,5日龄幼虫壳长分别为130、118和105μm,说明单独投喂湛江等边金藻培育效果最好。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牟氏角毛藻+湛江等鞭金藻、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等不同饵料组合对施氏獭蛤幼虫和稚贝生长影响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组合培育幼虫效果最佳,而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培育稚贝效果最好。不同附着基对施氏獭蛤幼虫的生长和存活产生显著影响(P0.05)。采用遮光网、聚乙烯网片、细砂、河口沉积泥和附着板5种附着基,考察幼虫生长和存活两个指标,结果表明,附着板效果最好。通过两批生产性育苗,亲贝的催产率达到90%,浮游幼虫平均存活率为84.3%,培育出壳长为2.5~3.0 mm的稚贝3 180万粒,平均稚贝育成率达到33.1%。  相似文献   
998.
采用丙酮萃取分光光度法、荧光显微计数法、平板计数法分别研究湖光岩玛珥湖5个站位表层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浮游细菌生物量、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湖光岩玛珥湖浮游植物生物量(以碳C计)和浮游细菌生物量(以C计)、可培养细菌数量周年波动范围分别为84.17~243.64 mg/m3、20.53~43.60 mg/m3、0.10×103~3.63×103 m L-1。三者的周年变化趋势呈规律性同步增减,峰值均出现在3月份,且在5个采样站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浮游植物与浮游细菌生物量均与总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可培养细菌数量与氨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溶解性氮和磷酸盐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三者与多数调查的生态因子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可能是调控细菌周年变化潜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99.
利用2010年湛江湾区域的自然条件、人口、农业、工业、环保等基本统计数据和相关参数对该区域氮的收支进行估算,分析其产生原因和环境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湛江湾区域氮的输入总量为53 718.55 t,各氮源按输入量大小排序为化肥氮、人畜排泄物氮、大气沉降氮、农田自身固氮、作物残体氮、农田共生固氮和工业废水氮;区域氮输出量为44 536.75 t,其中34.12%由水体输送到湛江湾,33.53%通过反硝化和17.13%经挥发进入大气,作物收获氮带走了剩余的15.22%;盈余氮量9 181.80 t储存于区域内。湛江湾区域氮负荷为249.99kg·hm-2·a-1,陆地氮通量为200.11 kg·hm-2·a-1,远高于北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地区,仅稍低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WRF3.5模式对2013年5月15-17日发生在广东的大暴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大暴雨强降水时段中尺度系统的动力机制、热力条件及演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WRF3.5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大暴雨过程的强降水中心、降水强度及雨带分布的变化趋势。稳定的"两槽一脊"形势是大暴雨发生的有利背景条件。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有利配置及其耦合产生次级环流,同时地形对迎风坡的西南气流有阻滞和抬升,是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动力机制。爆发的南海夏季风输送的充沛水汽在强垂直运动和弱冷空气作用下释放的大量能量是此次大暴雨过程的热力条件。中高层弱冷空气在次级环流的作用下向低层侵入,与上升的暖湿空气相互作用,促使斜压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的释放和发展,是大暴雨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